10月25日,在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与清华全球传播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媒体吹风会暨“清华会客厅”媒体沙龙上,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表示,从全球来看,公共卫生学科一定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探索医学、工科、法学、计算机、人文学科等各种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
?
梁万年在活动中介绍有关大流行的内容。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图
世界卫生健康论坛由清华于2021年发起。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陈冯富珍表示,世界卫生健康论坛的发起和举办,是该学院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举措,也是清华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的切实行动。
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将于11月4-5日举行。论坛以“大流行应对与挑战”为主题,将聚焦“加强体系建设和技术储备”“动员社会各方准备”“政策决策与全球应对策略”“医疗响应与社会参与”“科技赋能”“卫生人力”“全球卫生治理”等热点议题,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以应对大流行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冠感染已实行“乙类乙管”,新冠疫情已逐渐淡出大众视线。“大流行”(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之后,为何还要讨论“大流行”的应对与挑战?
对此,梁万年表示,随着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大流行”已不再罕见,而有可能随时发生,必须提早准备。他强调,传染病大流行危害大、危害面广、传染性强、走向趋势不明确。针对这些特点,很多工作亟待加强。
下一次“大流行”何时到来?梁万年回应表示,“下一次‘大流行’何时到来”是一个科学问题,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会来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要关注重大的急性突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梁万年指出,传染病“大流行”往往具有危害大、涉及面广、传染性强、趋势走向高度不确定等特点。针对这些特征,不管是对国内还是国际,对动物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范、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的研究等很多工作,都需要加强。
另外,他认为,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以及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工作也需要推进。梁万年指出,公共卫生越来越成为一个交叉性学科,实践证明,单靠医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大流行”的需要。时代呼唤复合型人才,从全球来看,公共卫生学科一定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探索医学、工科、法学、计算机、人文学科等各种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